為何有些中藥要炒成炭?
欄目分類:草藥 發(fā)布日期:2018-10-28 瀏覽次數(shù):次
看中醫(yī)處方,有時會發(fā)現(xiàn)某中藥名后加了“炭”字,如大薊炭、大黃炭等。中藥炒炭是中藥的一種炮制方法,即將藥物炒至外部枯黑,內(nèi)部焦黃,有焦苦味為度。那么,中藥炒炭的作用是什么呢?中藥為何要炒至外部枯黑?
中藥炒炭后可改變了藥性,具有增強藥物的止血作用及溫熱之性等功效,然而中藥炒炭并非全部改變藥性,還保持了原藥的一部分作用,如陳皮炭,既有止瀉之用,還保持了理氣和胃之功。另外,有些中藥必須經(jīng)炒炭才可入藥使用,如棕櫚等。
1.增強藥物的止血作用。中醫(yī)五行學說認為,黑可制紅,所以“血見黑必止”,如茜草炭、蒲黃炭等;
2.緩和峻藥藥性,減弱補藥膩胃,有利于中焦,如大黃炭、干姜炭、青皮炭、首烏炭等;
3.增強藥物的溫熱之性,而減其寒涼,如金銀花炭、黃芩炭等;
4.增強藥物的收斂之性,使止血、止瀉痢、澀精、縮尿、止咳、斂瘡等作用加強,如烏梅炭、地榆炭、石榴皮炭等。
來源中國道家養(yǎng)生網(wǎng) www.tubaomusiliao.cn
下一篇:紫蘇能入菜也能入藥